English

劳模的心声

2000-05-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倪迅 我有话说

“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近3000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参加的群英盛会,让五月的鲜花更美,让北京的春意更浓。

新千年评出的第一批全国劳模,学历和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大专以上学历的超过1/2,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022名,两院院士有19名,博士学位的39名,硕士学位的115名,从事科研、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超过800多名。在享受着巨大的荣誉的时候,今天这些素质越来越高的“劳模”们最关注的是什么呢?

企业博士后“供不应求”

来自企业的劳模像商量好似的,不约而同地提出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要求。这些劳模关注国家的发展,更关心自己所在的企业的发展,他们从基层走来,都是企业的骨干,最了解人才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劳模们说,经济全球化,要求企业必须快速发展,现代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能无私奉献,还要能搞技术创新,企业博士后是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源源不断的高级专业人才是发展的关键。我们企业迫切希望早一天建起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为柯尔克孜患者留下永远的绿荫

为抢救柯尔克孜族同胞多次献出自己血肉的“白衣圣人”吴登云,从帕米尔高原又来到北京。这位话语很少的医生,为什么一说到种树就滔滔不绝呢?原来除了看病,吴登云多年来一直坚持做着一件他认为十分神圣的事情:高原上的戈壁滩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对病人恢复健康非常不利,为了在戈壁滩上给少数民族患者造出一片绿洲,他年年种树不止,医院周围成片的杨树开始逐渐阻隔着漫卷风沙。这次临来北京前,他又带领医院职工栽种了4000多棵新疆杨。按年龄吴登云明年就要退休了。他说,想在退休前再种上几千棵树,为柯尔克孜族患者留下永远的绿荫。

争当智能型产业工人

孔利明是上海宝钢的一名普通工人,今天这位现代产业工人给自己树立的目标,是争当智能型的产业工人。他的想法代表了很多工人劳模的心声。他对记者介绍说,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十年前被聘为技师,两年前又破格聘为高级技师。多年来,我给企业提出的263条合理化建议,实施了258条;我还完成了14个科研项目;最近5年还申请了48项专利。我从自己的经历深深体会到,技术创新不是神秘不可及的东西,只要有心、有志,当代产业工人是能够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

把光荣捎给下岗的兄弟姐妹

下岗女工董鑫说起自己的心声十分激动:我代表下岗职工,从广阔的黑土地来到人民大会堂,面对面聆听了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当了全国劳模,不仅是我个人的幸福和光荣,更蕴含着党和国家对千千万万下岗职工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我最想把光荣捎给下岗的兄弟姐妹们,还要告诉他们,下岗并不意味着失业,岗上无名,脚下有路,只要下岗不失志,就一定会使自己的岗位技能和自身价值实现新的飞跃。

奋发有为,不辱使命

来自国有大型企业的劳模们深知,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不仅是国有企业的排头兵,更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公司董事长罗开富、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院长孙传尧想的是,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处于攻坚的关键阶段,作为来自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劳模,回到单位后,要以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为动力,以强烈的责任感发挥骨干作用,团结和带领身边的同志搞好企业机制转换和技术创新,为国企振兴尽最大努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